8位智能交通TOP級企業大佬眼中的真實市場
項目少、回款難、利潤空間減少、壓力大,這些關鍵詞幾乎成為了2021年智能交通行業企業的共同感受。
回首過去一年,智能交通市場可謂是“冰火兩重天”。一方面,利好政策不斷,另一方面,又遭遇智能交通史上最難回款的一年。
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行業巨頭紛紛尋找新的出路,數字化轉型、加強項目主動策劃、出海、拓展新業務領域等成為一種新的趨勢。
每年年末,賽文交通網都會邀請一些交通行業頭部企業復盤過去一年的智能交通市場情況,并預判未來一年市場走勢,通過他們的總結分析還原市場真實面貌,有利于行業企業為未來的發展籌謀布局。
“加強項目主動策劃能力,去適應政府缺乏資金、競爭壓力大等環境變化?!?nbsp;
——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付長青
對2021年智能交通市場的感受,可以總結為三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轉型”。這個轉型是指智能交通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這跟我們國家提出交通強國整體理念是相符合的。對于傳統企業來說,我們首先要面對這次數字化轉型的沖擊,這是無法回避的;其次要認識到行業數字化轉型帶來的不僅是技術層面的轉型,更重要的是用戶需求的轉型和商業模式的轉型。
數字化轉型,是2021年感受最深的,包括現在行業內推出一系列新的技術創新,都與數字化轉型相關,包括業務智庫、智能路口、交通組織時空優化、交通感知雷視一體、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等。
第二個關鍵詞:“沒錢”??梢詮娜齻€方面充分說明,一是智能交通賽道上釋放出來的中大體量的項目在減少,以至于逼迫行業內很多頭部企業開始做社區、智慧城市、IDC機房等業務;二是回款難度大,可能業績有增長,但回款很難,壓力很大,也是政府沒錢了。三是項目質量差,很多項目都是變相墊資。
第三個關鍵詞:“壓力大”。一是行業內競爭壓力大,今年感覺競爭發展到白熱化,金額大、體量大的項目招投標,大家都在血拼,甚至有些投標額幾乎是預算的一半價格,這種血拼在下半年尤其明顯,這種現象說明市場釋放的項目太少,大家只能靠血拼來湊業績。第二個地域性競爭壓力大,感覺行業企業都在守住自己的地盤,想方設法屏蔽外來企業的進入,原來很好進入的市場,現在按照正常的手段、正常的渠道進不去了。
2022年,我們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適應整個行業、產業的數字化轉型,要提前做好準備,無論在理念,還是在解決方案、技術產品、商業模式等各個維度上都要做好準備。
二是要加強主動策劃項目的能力,抓住用戶痛點需求主動引導用戶去進行項目策劃,通過千方在數字化轉型上的優勢資源去幫助用戶解決痛點問題。要主動適應政府缺乏資金、競爭壓力大等環境變化,創新和完善商業模式,將千方在交通運輸、交通管理和高速公路三大優勢形成合力??傊?,主動策劃不僅局限于解決方案的范疇,而是對整體項目綜合的策劃。
“2021年智能交通市場年度關鍵詞:難和變?!?nbsp;
——浙江中控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賀國君
總結過去一年的市場,第一個關鍵詞:難。城市智能交通市場越來越難,市場壓力也越來越大,因為政府財政收緊,行業項目機會比往年要少,省外業務開拓也比較難,回款的周期在加長,行業比以往更內卷,小項目參與者越來越多,大項目競爭越來越激烈。但是得益于中控穩健的市場策略和堅持產品和技術解決方案引導,踏踏實實做好項目的方式,我們在2021年依舊實現了業務規模和回款較2020年有所增長,增幅大概在20%左右。
第二個關鍵詞:變。中控信息于2021年12月更名為浙江中控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接下來中控也會走上市的道路。除了打造傳統優勢業務,中控信息還不斷研發和開拓相應的高端軟件和服務業務,打造雙業務驅動發展,2022年會進一步加大雙業務戰略。未來中控信息致力于行業創新,要發展成為基礎設施數智化平臺與解決方案服務商。
2022年交通行業可能依舊會很困難,但我們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傮w來說,作為企業還是要積極應對變化、擁抱挑戰,更關鍵的是像我們的這樣企業還是要做好自己,練好內功。
“行業趨于成熟,但是在智能化程度上又體現并不那么成熟?!?/span>
——青島海信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交通事業本部總經理 王雯雯
首先,對2021年智能交通市場的感受是行業趨于成熟。評價一個行業是否成熟,首先看利潤率,其次看參與行業的企業數量。2021年智能交通市場項目少、很難,但實際上參與的企業數量增多了,這是一個行業成熟典型的兩個標志。在這種情況下,行業更加分散,門檻也低了。
但是一個矛盾點是,在智能化程度上,交通行業體現的又不是那么成熟。傳統電警、卡口、監控、信號機相對來說變化并不大,是趨同的表現,但是中心層以及對于決策類大數據的應用,包括AI技術應用,并沒有成熟到一定的程度,大家都還在摸索嘗試如何將這些應用技術真正的與實踐結合。
第二,行業急需創新。拋開現在開展的項目,在行業這么難的情況下,再看里面真正做的內容,需要一個創新的突破點助力行業再突飛猛進。
行業本身的需求和我們實際工作之間仍然沒有達到非常平衡的狀態,圍繞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等應用的創新給終端用戶帶來的實際效果和價值體驗感并不是特別強,導致行業急需創新,但是目前市場上并沒有核心技術創新突破點爆發出來。
第三,交通行業確實很難,拿項目很難,拿到項目之后回款周期也在不斷加長,但是越來越難的情況下,我可能會用“快”這個關鍵詞來形容它。
海信現在研究出海,研究如何將我們在中國建設的經驗、技術、產品和創新力應用到海外市場中。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目前中國智能交通應用和技術創新以及實際應用效果并不比海外企業做得差,而且反倒是有一些方面走得很快。在這種“快”的情況下,我們希望把國內積累出來的經驗、技術、工程經驗能快速復制到海外。
反過來看國內的市場發展比較快,在全球市場下,中國智能交通建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中國智能交通市場的快節奏,包括項目級、工程級的以及技術的發展都是很快的特點,導致我們難度加大。
結合經驗預判,2022年的壓力不會比2021年小,因為市場已經趨于成熟。在這種難度大的情況下,我們更要堅持初心,初心就是要把技術和服務做得扎實。
其次,智能交通的生態體系并不是特別完善和健康,海信相比較之前獨立策劃大項目的基礎上,未來會更多發展一些生態伙伴,找準自己的優勢,大家各取所長,跟生態伙伴一起將這個產業真正做成熟。
第三,我們希望將在中國做的技術和工程經驗更快地推廣到海外,加大對海外的投入和項目營銷及研發工作。
在這三點核心的基礎上,我們計劃將交通融到智慧城市里,結合海信集團本身對于家庭和社區的傳統積淀,用交通作為一個鏈接,然后打通服務于智慧城市,再從支撐整個城市建設方面策劃一個大交通的生態體系。
“2021年智能交通市場競爭愈加激烈,但創新力度不足;數據越來越精細化和可視化;政府的投資更加務實?!?/span>
——北京易華錄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谷桐宇
對于2021年的智能交通市場,有以下感受:
第一,大廠憑借自身優勢提出相應的智能交通管理服務技術產品或解決方案,并下沉到具體業務,賽道更加細分,市場競爭愈加激烈,但創新力度不足,同質化明顯,新技術概念繁多,要切忌陷入盲目追求新技術的誤區,仍要踏實努力前進,落地實際應用。
第二,數據越來越精細化和可視化,數據感知的全面性、全時性和準確性有所提升,數據應用得到重視。交通數據要素在交管、交運、MaaS、物流、車路協同、增值服務等節點間合規、安全流動,有效促進交通數據服務模式創新。
第三,政府的投資更加務實,從業務需求出發、解決業務痛點的產品增多,而隨著交通強國、碳中和等政策推動,綠色、安全、融合的智慧交通業務會得到長足發展。
未來,通過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工具創新,探索創新交通數據服務模式,拉通交通管理數據、交通運輸數據、社會資源數據,提供交通數據資源化、資產化、價值化服務工具和平臺,實現交通領域信息融合、資源共享和協同管理,深度挖掘數據與價值提煉,為各地的交通主管部門提供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自動化的管理手段,促進相關部門協同發展。加速綜合交通、車路協同新模式實踐落地,拉近交通供需匹配對接,助力城市交通治理,實現交通安全、高效、綠色發展,落實交通服務民生服務產業發展,為“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交通時代努力奮斗。
“行業的競爭格局也在相應的變化之中,如何在快速變革中保持領先不掉隊是每一個市場參與者的必修課?!?/span>
——上海電科智能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趙懷柏
2021年是AI+智能交通從概念到落地快速發展的一年,從展會上齊刷刷的云邊端解決方案、百花齊放的各種大腦/邊緣計算/全息感知設備,到各地招標落地實施的各種試點、示范項目,整個行業業態都在向智能化、網聯化進行快速進化。但是我們也能從每個月中標排行榜上看到,整個市場傳統智能交通建設仍占主流,利用有限資金對傳統信號、電子警察等剛需系統進行擴容升級的項目數量還是比較巨大,整個行業處在系統大的升級換代從量變到質變的前夜,行業的競爭格局也在相應的變化之中,如何在快速變革中保持領先不掉隊是每一個市場參與者的必修課。
2022年,隨著智能化汽車保有量越來越多,對于更加智能的路側環境需求也越來越大。國家重點力推的雙部雙智試點城市,整個行業都在沖鋒的云邊端全棧智能的新一代智能交通解決方案,都將會對這個行業進化有巨大促進和示范作用。
已建傳統信號機體量決定人工優化配時這個行業還有存量市場,但是隨著智慧路口建設的推廣,這些應用場景將會越來越多的被邊緣智能化模塊和智能化大腦所替代,一如人工收費被ETC替代一樣。智慧路口建設將有利于提升對有人駕駛、無人駕駛兩元車輛的全息感知、智能管控和增值服務,但這需要有一套官方認證安全機制和系統能夠打通目前各種獨立網絡,讓有用的信息能夠暢行于人、車、路等交通參與者之間,通過萬物互聯使得相關系統建設投資效益最大化。
當然,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2022年市場如何不僅僅看技術還要看各地財政和需求,但是怎么在有限的市場中,把這些新技術做出效果解決實際問題還是最關鍵的。最后歡迎各位專家和領導到浙江湖州指導工作,在那里您可以看到云邊端全棧智能體-“交通超體”是如何自動治理交通的,這應該算是上海電科智能對于元宇宙+交通建設的一個良好探索和實踐。
“智能交通行業市場競爭趨于白熱化,研發生產型企業利潤空間在減少?!?nbsp;
——連云港杰瑞電子有限公司智慧城市事業部總經理 王東樂
主要從三個方面談一下2021年的智能交通市場感受。
第一,市場更冷靜。原來一些高大上的名詞對用戶的吸引力在減弱,現在用戶更關注具體能解決哪些實際問題,關注軟硬件產品的可靠性以及服務是否專業周到,這是一個改變。
第二,利潤空間被壓縮。2021年隨著疫情和國際大環境的改變,電子元器件、線纜、鋼材、軟件人才在大幅度上漲,但是政府投資預算價格并沒有改變,而且智能交通行業市場競爭趨于白熱化,類似杰瑞電子這種研發生產型企業,利潤空間在減小。
第三,合作才能共贏。2021年市場壓力依然比較大,但是杰瑞電子從新簽合同和收款來看,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偨Y最主要的一點原因,是通過這么多年的努力,積累了很多忠實的終端用戶和企業合作伙伴,包括互聯網企業、地方國企,以及一些優質的集成商,2021年杰瑞電子在產品銷售方面也取得了較大的突破。
“墊資項目明顯增多,項目回款形勢較往年更加嚴峻?!?nbsp;
——南京萊斯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交管系統事業部總經理 張繼鋒
當前疫情常態化的形勢下,項目立項、招標流程各方面效率有所下降,延期的項目很多。
同時,受疫情影響,地方財政財力緊張,交管項目資金投入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墊資項目明顯增多,項目回款的形勢較往年更加嚴峻,但是我們在分析整體市場需求和項目體量仍然在不斷增長。
2021年萊斯信息智慧交通行業業績穩步增長,較上一年增長15%左右,信號機出貨量也有大幅度增長。
市場方面,和往年相比,2021年純交通信號控制系統的項目有所減少,綜合類智慧交通項目較多。
“2021年智能交通市場總體相對平穩,概念性的IT名詞對用戶的牽引力在弱化,信控細分領域互聯網公司似乎在退潮,交通優化的數字賦能還在路上?!?nbsp;
——上海寶康電子控制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管青
2021年項目總體變少,市場總體比較平穩,寶康電子總體出貨量和營業額是屬于穩中有升的狀態。除了一些新興市場以外,傳統廠商之間互相競爭不多,各自一畝三分地都守得比較好。
另外,概念性的IT名詞對用戶的牽引力在弱化,用戶更加務實,關注實戰效果,對于IT能做什么,能做到什么程度有了更深的體會。
第三,信控細分領域互聯網公司在退潮,交通優化的數字賦能還在路上。前幾年互聯網企業一窩蜂進入信控領域,現在要么是由于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術儲備,概念難于落地,要么由于這塊的利潤率不足以支撐投入,總體感覺在退潮,數字賦能交通優化是方向,但一下子難于取代人工,用戶在選擇時更多的青睞能持續提供專業服務的傳統企業。
結合當前情況來看2022年智能交通管控市場走勢,感覺市場項目不會少,但總體進入瓶頸期,受疫情的影響會逐步減弱,市場投資規模跟各地政府的財政狀況息息相關,差異會比較大。設備更新升級、精細感知、業務實戰應用的建設會多一些?;乜钜琅f會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
- 延伸閱讀
- 創局 | 第十一屆(2022)中國智能交通市場年會正式啟動
- 城市級智慧停車的技術演變史
- 信控中國俱樂部的“2021”
- 趨勢2022|城市數據安全和數據資產價值將成關注重點
- 從2008年到2022年,北京奧運見證交通信息化的蝶變
- 掙扎中的智能交通 | 誰瓜分了城市智能交通市場的600億投資
微信二維碼
新浪微博
交通包打聽
企業新聞
+更多百度城市智能交通2021年最終用戶訂單16.8億居行業第一
近日,賽文研究院正式對外發布《2022年中國城市智能交通市場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詳細分析了2021年城市智能交通市場發展態勢和
北京靜態交通公司1.28億元收購京能智慧公司100%股權
海信公布緩堵成績單:5年助19座“堵城”上榜!
“連續5年‘霸榜’城市緩解擁堵TOP10榜單,放眼整個行業,這一成績也只有海信智能交通做到了。”2月18日,海信舉行線上溝通會,海信智能交
海信公布緩堵成績單:5年助19座“堵城”上榜!
海信助力鹽城全國首個快速公交廊道調度系統
市區候車時間減少30%、公交服務滿意度92 1%、調度人力節約80%……這是江蘇鹽城公交在海信助力下建成全國首個快速公交廊道調度系統后迎來的...
研究報告
